“换汇两头骗”-- 小心陷阱,捍卫权益

2024-12-06 11:57:54 0

“换汇两头骗”-- 小心陷阱,捍卫权益

最近,我们律所接到了不少涉及汇款骗局的案件,这些案件中包括了留学生被骗学费和华人打工者多年积蓄被骗的情况,这让我们深感心痛。

尤其是近期的“长江换汇”案件在澳洲引起了轰动,让人们陷入了对汇款公司信誉的疑虑。事实上,在海外的华人,特别是留学生、游客、以及华侨华人等群体中,私下换汇的现象比比皆是。海外华人圈里充斥着各种换汇网站和微信群,而新移民和新留学生对于这种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虽然一些人只是为了图便利,但也有些人是因为代购、办理退税等需要,或者需要大量资金或提供个人银行账户帮他人进行资金转账而进行这种行为。然而,这样的行为除了没有安全保障外,还存在着极大的法律和权益风险,可能会给自身带来麻烦。



本律师现分享2个真实案例,然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律方案:


骗案1:

客户A在某短视频和微信平台上看到了“靠谱换汇”的帖子,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了自称能提供优惠换汇服务的B先生。双方通过微信联系后,约定了当面交易。B先生见面时从公文包里拿出了6万元澳币,首先在A先生面前数了一遍,以此获取A先生的信任。然后,按照当天的汇率,要求A先生将25多万元人民币转入其指定的中国账号。A先生完成转账后,B先生不停地打电话声称在国内沟通,询问款项是否到账。经过数小时的等待后,B先生声称国内的账户一直没有收到人民币,要求离开。最终,A先生没有收到澳元,才发现自己被骗,急忙报警,但警方以民事案件为由拒绝介入,于是A先生求助于本律师。



骗案2:

客户C女士想把3万元澳元换成人民币,在微信上联系到了自称是华人汇款中介D先生,通过D先生的介绍认识了澳币买家Z女士,双方约定当面交易。Z女士收到了客户C女士的现金后,应该相应数额的人民币转账到了客户C女士指定的账户,但客户C女士并未收到汇款。在Z女士一直声称已经汇款并要离开时,客户C女士意识到自己遇到了汇款诈骗。她立即报警并要求Z女士当场归还3万现金,由于Z女士出示了3万现金等值人民币的汇款记录,警方即以民事案件为由拒绝介入,所以客户C女士求助于本律师。



本律师再次提醒中国公民和留学生要提防“换汇”骗局。诈骗犯罪分子经常在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平台活动,很难识别真假,他们通过添加好友的方式与受害人建立联系,然后以“优惠汇率”为诱饵,骗取受害人的汇款,得手后则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或消失。有些甚至伪造银行汇款记录和支票等支付凭证,给受害人带来经济损失。

中国驻阿德莱德领事馆也时常提醒中国公民和留学生应该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进行换汇,切忌轻信各种“优惠换汇”信息,更不要主动在网络平台搜索换汇信息,以免上当受骗。私下换汇不仅无安全保障,还可能涉及洗钱、非法买卖外汇等犯罪行为。



如果不幸遭遇到诈骗,应该及时向警方报案。如果警方以民事案件为由拒绝介入,可以要求律师陪同报案,争取将其定性为刑事案件。如果通过刑事起诉,成功逮捕骗子将为社会公正和受害人心理得到一定的安慰。同时,律师可以协助起草追讨通知书、提交法院,冻结骗子的账号,出席法庭审理,通过民事起诉可以追回被骗的款项,若胜诉,法院会判决返还受害人损失的款项。因此,受害人应该积极配合警方和律师,收集并保留诈骗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涉案账号、转账记录等证据,以便澳大利亚执法部门调查案件并推进后续法律程序。这些证据对于案件的调查和受害人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务必妥善保管。


相关资讯